-
| | |
|
03/10■中国古代的缂丝艺术
|
|
|
有似是而非之说,我们在此辨名正义。 绎丝中国古代字书《玉篇》释“绛, 纹也,织纬也“。纬丝织制时以小梭织纬, 根据纹样多次中断以变换色丝,成品只露 纬丝不露经丝,可见此“绊”字正合“通 经断纬”的技术特点。清代皇家著录宫廷 书画的《石渠宝岌》和《秘殿珠林》中均 记做“坏丝”。近代学者胡楹玉认为本字应 当是“那”,探共究竞,对于丝织工艺当谓 “绊”,而对于金术工艺则称“刻”,字各有 所当,故“...
详细>>
|
|
|
|
|
|
03/10■漫话彩笺(八)
|
|
|
尾声两纸八行欢喜无量从清代末年起,社会的巨大变化,在小小的笺纸上也渐渐得了到体现,这反映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。第一是印刷技术的推陈出新。从19世纪中叶传入国内的石印、铅印、照相影印技术,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笺纸的制作,并逐步取代了雕版①。上海图书馆藏沈曾植的两通手
详细>>
|
|
|
|
|
|
03/10■技艺的追寻
|
|
|
推荐词:郭永尧先生明清黄花梨、紫檀家具收藏水平不俗,明清竹木雕刻收藏甚富。郭永尧的藏品,大部分都是珍品,有的甚至是海内外独此一件的孤品。郭永尧,号鲁班道人,祖籍浙江慈溪。他16岁开始习木工。1984年,年仅21岁的他创立了经营仿古红木家具的制作公司。三年后,拥有了一定
详细>>
|
|
|
|
|
|
03/10■段老师,来批驳;元青花无人物
|
|
|
这个命题看起来就很刺激,也注定会很伤众。但笔者认定:至少元朝景德镇比较精细的器物中不会出现汉族人物故事图案。
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“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大罐”拍了约合两亿六千人民币的天价,遂引发了一场争论。当时有本刊物约毛晓沪先生谈看法,毛先生找我探讨相关问题时,我谈到这个观点,并指出:元朝时蒙古人的统治是非常严酷的,众所周知人分四等——蒙古人、色目人、汉人、南人,所...
详细>>
|
|
|
|
|
|
03/10■进村淘宝访民俗
|
|
|
“潘家园,古玩城;高碑店,吕家营。”北京收藏圈的一句流行语。潘家园的地摊举世闻名,古玩城的精品路线红火依然。此处高碑店指的是京东的一条小街,在北京市地图上都找不到,却分布着100多家占旧家具店,每天进出的大多是城里的白领和外国人。吕家营是北京东郊的一个小村子,因为聚集了数百家经营古旧物品的商铺,而被淘宝者视为乐园。自幼在北京城里长大的赵小贝,如今是高碑店古家具一条街卜赫赫有名的鲁班馆的老板。...
详细>>
|
|
|
|
|
| | |
|
-
本刊专访
-
艺术家推荐
-
-
期刊资讯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