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收藏家》(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)
杂志首页 | 期刊 | 艺术家 | 本刊专访 | 人物报道 | 艺术高端 | 经典作品 | 艺术观察 | 期刊资讯 | 联系我们

        清宫针黹活计品种及其功用的转变 殷安妮

          清宫针黹活计品种及其功用的转变 殷安妮
           针黹“活计”是中国古代对妇女刺绣、缝纫一类女红及其作品的统称。这类作品一般用于传统服装的佩饰,或是卧室幔帐内悬挂用品,以荷包、香囊类最为常见。      清代宫廷针黹活计用途广泛,从服装配饰到日常用品、掌中把玩,甚至在一些重要的礼仪场合可以承载皇帝的主观意志和政治意图。虽长宽不盈掌心,但集织造工艺、刺绣工艺、串珠工艺、累丝工艺、草编工艺等多种工艺技法之大成,精织细绣,华丽雅致,是清代宫廷用品中非常独特的品种,故有“寸缣之幅,意扬千里”之说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清入关前,满族贵族服饰所佩针黹活计通常重其实用性,轻其装饰性。一般每套只有四至六件。到清晚期,随着满族生活的城市化,活计实用功能逐渐退化,装饰日益时尚,活计品种逐渐丰富,每套为九件甚至更多。男用活计一般包括:荷包、扇套、表套、靴掖(或名姓片夹)、香囊(或槟榔袋)、褡裢、烟荷包、扳指套、火镰套。女用活计一般包括:荷包、香囊、表套、镜套、粉盒、扇套、靴掖(或名姓片夹)、槟榔袋、烟荷包等。作为宫廷礼品的成套针黹活计一般为九件,但日常佩带时,仍主要以实用功能强的荷包、扳指套、靴掖等为主,佩带全套的较为鲜见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荷包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是最常用的佩饰,满语称为“法都”,是与满族的游牧民族生活习惯密不可分的。在入关以后,尤其是清中期以后,随着生活的都市化,宫廷生活等级制度日益正轨,日常不再需要常备干粮袋,荷包的实用性逐渐转变,成为服装纯粹的佩饰,形状由最初简单的口袋演变为诸如腰圆式、鸡心式以及元宝式等。小巧精致,男女都用。晚清的荷包更是缀以繁复的穗饰、流苏装饰,工艺以质地较为耐磨、美观实用的纳纱、缎绣、绸绣居多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香囊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是随身佩饰,亦可作为室内、帐内薰香用装饰。香料缝在各种造型内,坠流苏装饰。香囊、香袋的造型在织绣活计中最丰富、变化最多,有器物造型花卉草虫造型、动物造型、植物果实造型以及人物造型、几何造型等种类。香袋造型设计巧妙的有盖的袋子,常见的是植物果实造型、器物造型,可以通过拉动通穿香袋盖子的丝绦开启香袋,更换香料。香囊和香袋的制作因其造型的多变而工艺繁复,做工讲究、精致。成套活计中无论男女用,香囊(袋)都是必备的。清代宫廷用的香囊体积小巧、精致,如清道光红绸穿珠平金大吉葫芦式荷包,仅长6、宽3厘米,但珠绣工艺十分精湛。香袋除刺绣外,还有串珠、缂丝等工艺品种,为的是悬挂在室内、帐内,工艺美观,香味容易散发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扳指套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扳指是满族成年男子射猎时的必备之物,又称为搬指、韘指、班指。古称为“挷”。清入关后,征战少了,扳指逐渐由实用的工具演变成用料讲究、做工精美的装饰物,满洲贵族常借材质贵重的扳指炫耀身份。扳指套是男用活计中的一款,为一筒状硬纸盒,表面装饰织绣面料,可以装一至二枚扳指,盒盖与盒穿上丝绦,开启方便。扳指套多用丝穗装饰,质地多为结实耐磨的缎绣、绸绣、纳纱等。
          褡裢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又称为“搭膊”,原形是民间出门时搭在肩上的长形行囊,两端为口袋,中间开口并用宽布相连。清宫活计中的褡裢形式与民间的行囊基本一样,但尺寸仅及掌心大小,可装银票一类较轻薄的纸质物品,完全失去了行囊的功能,成为纯粹的装饰品。佩带在腰间时,一端穿过腰带(忠孝带、吉服带、行服带)将绣有图案的一面翻在外面,与另一端图案相呼应,为男用,其质地随所欲。清代后妃服饰没有腰带,所以,成套女用活计中出现的褡裢,没有实用价值,只是装饰品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火镰套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火镰为野外生活之必备用品,随着满族生活逐渐由游牧转向都市化,火镰也逐渐成为清代宫廷服饰的佩饰。虽然从原来的生活必须品,变成了做工精美的装饰品,但还保留着一些满族游牧生活的痕迹,故宫现藏的各式火镰套中,多数里面还有金属火镰,大体呈上窄下略阔的梯形,或椭圆形,基本与掌同宽,火镰套分为上下两部分,打开上盖即可露出镶嵌在套里的火镰,握在手中非常适手、得力,很有实用价值。在故宫藏皇帝吉服带、行服带上可见到佩有火镰(左端的一枚)。火镰套是男用佩饰,质地除绸绣、缎绣、漳绒等耐磨坚牢的品种外,还有富川席(又称台湾席)等材质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扇套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呈扁筒形。椭圆形平底,口略宽,有的上面有盖,系扣或别子,无盖的呈如意云头等形状,系丝绦。扇套有单独绣制使用的也有配在成套活计里的,质地随所欲。扇套出现有着较浓厚的宫廷生活色彩,与满族传统的马上生活习惯相左,在故宫院藏的各种吉服带、行服带等带饰中大都系佩荷包、火镰、匕首、甚至牙签筒,未见到有系佩扇套的,可见,扇套不是这个生活在北方严寒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传统的生活必需品,清代宫廷成套佩饰中出现扇套是清中期以后的事情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烟荷包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满族传统生活用品。形式是一个长方形的小口袋,下半部装饰花纹,口部素色无花纹,一般只做两个大折,用丝绦系紧,这样非常方便烟袋锅能伸入口袋里装烟。也有其他造型的,如墩式,总之,要方便吸烟时取用烟叶。很久以来,生活在东北的各民族妇女就有吸烟的习惯,所以,在女用活计中有烟荷包,不足为奇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槟榔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原是用来装小食品、槟榔的,造型多为花瓶、葫芦等口小肚大的形状。清宫成套活计中的槟榔袋,主要功能是其装饰性,因为它仅仅是两片装裱好的绣活紧紧的贴在一起,口又非常小,并没有盛装食物的空间,但作为装饰物,无论男用、女用都是常见的。因为实用价值不大,常作为装饰配在成套活计里。
          眼镜盒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据清人徐珂《清稗类钞》记载:眼镜“相传出自西域,明时始行于我国”。清宫使用眼镜的历史较早。宫廷常见的眼镜盒是将织绣面料裱在长圆形硬盒或较厚的纸板袋上,起到保护眼镜和装饰作用。盒用丝绦系口,用珠石或丝结固定,同时也方便开启。眼镜盒可以单独使用,也常配在男用成套的活计里。单独使用的眼镜盒表面图案面积略大,设计相对独立、完整,寓意丰富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怀表套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怀表来自西方,进入宫廷后深得帝后及清宫上下喜爱,因此清中期以后出现了用来装饰和保护怀表的表套。表套一般为花式小囊,正面开圆口并镶铜镀金圈口,以便露出怀表的玻璃表面,上口用丝绦系紧防止怀表滑脱。女用表套的工艺更为精致细腻,形状更为小巧。表套可以单独使用,佩带在腰带、衣襟上。成套活计里也不可或缺,但表套的图案装饰面积相对较小,只能取与同套活计相符的图案,重点为之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靴掖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顾名思义是掖在高筒靴子口里的物件,形式为织绣面料做成的扁平长方形口袋,一面装饰图案,另一面为素色缎,因其光滑而便于插进靴筒。清李光庭《乡言解颐》中说“世有轻如袖纳,重异腰缠,比带胯而不方,视荷囊而甚扁者,靴掖是也。零星字纸,以靴掖盛之,便于取携也”。对于经常骑马的民族而言,使用靴掖是非常方便的,一般为男用。清代宫廷女鞋没有高腰靴,因此女用靴掖仅作为装饰见于成套活计中。清晚期的名姓片夹(或盒)一说是靴掖演变的,一说则是源自东洋的“名刺夹”。名姓片夹基本形状是与手掌略同的对折或三折小夹,名姓片盒是抽屉式扁平小纸盒,外面装饰织绣面料,轻薄、方便,适用于放名姓片一类轻薄纸质物品。靴掖(或名姓片夹)的装饰面相对平整,因此绣制图案题材清晰完整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粉盒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是宫中女眷必备的。粉盒多为几何形,双层。盒面装饰织绣面料,转动里层可将盛装化妆用胭脂粉的盒旋出,设计巧妙、实用。女用成套活计中都有粉盒和与之配套的镜子套,制作工艺精细,配色丰富华丽。
          镜子套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是在一小块水银镜子外面装饰的套,露出镜面,背面装饰图案。有的缀有璎珞穗,在晚清以前,水银玻璃镜子的使用并不普遍,属于贵重用品,因此,做一个精美的套保护是很有必要的。作为内廷后妃的掌中把玩之物,做工精美自不必言说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清代宫廷成套活计所用的面料、款式、形状、图案、设色、珠饰、穗艺、织绣工艺等都是一样的,男用活计的尺寸相对梢大,花纹造型端庄大方,配色相对沉稳,如石青色、明黄色,蓝色、大红色等,用金较多。女用活计则造型玲珑,款式活泼,工艺精致,设色相对鲜丽明快,色彩丰富饱满。清宫衣库、针线房所做的成套活计,用精致的玻璃盖锦盒装盛,或制作专用托盘,清内务府档案记载:“郎中海望员外郎沈嵛传做盛活计用衫木糊黄纸盘十个,……五月初三日盛端阳节活计,郎中海望呈”。这类活计装潢华美精致,是大婚、万寿节等重大礼仪或节令中不可或缺的礼品。而用于赏赐给宗室皇亲和宠臣的活计,往往大批量使用同一种面料、款式、尺寸、图案、色彩、工艺。清内务府档案曾记载:“郎中海望员外郎满毗仝传做年例端阳节川椒香袋二十个,绕绒符香袋四十个,赏用黄圆香袋二百五十个,红圆香袋二百五十个,白圆香袋二百五十个……。”通常这类批量活计其用色庄重,石青色较多见,款式大方,图案以福寿、如意等吉祥寓意为主,工艺特点是大量用金,采用平金绣技法,以体现皇家用品的奢华尊贵。故宫旧藏这类用于赏赐的活计动辄数以百、千计,均为历年按年例制作留用的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中国古代服装上没有盛放细物的口袋,民间使用盛装常用零碎物品的织绣品,在商周时期称为佩囊或荷囊。考古所见,最早的皮囊袋可见于新疆苏巴什古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实物,而新疆民丰尼雅、罗布卓尔、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、甘肃敦煌马圈湾汉烽燧遗址都出土过便携的刺绣囊袋,是后来荷包的前身。西安南王村韦泂墓唐代石刻画上的侍女腰间悬佩的腰圆形囊袋,与清代宫廷的荷包形状几乎无异,在唐代称之为“承露囊”。福州南宋黄升墓也出土有绣花囊袋,造型为银锭形。佩囊被称为荷包是在元代以后,其盛物功用逐渐有所区分并专一化,形状、名称逐渐随其功能有所变化,才出现了荷包、香囊等名称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清入关之初,满洲贵族因为有“我朝服饰,列祖所定,太宗尝诫后世衣冠仪制,永遵勿替,……”的训诫,服装佩饰尚能沿袭旧制,继承传统,佩饰尚有部分实用性。清中期以前,一些亲王、蒙古部落首领进贡的活计,也是用服装裁剪所剩的零料缝制而成。随着入关后征战游牧的生活转变为安定的都市生活,荷包类织绣活计原有的作为干粮袋的实用功能逐渐丧失,成为纯装饰性的佩饰,或掌中把玩之物,在一些重要礼仪场合还成为皇帝主观意志的载体,比如:按清代宫廷的风俗,在皇帝选后妃“放小定”的时候,秀女们站为一排,由皇帝挑选,被相中者会将一个荷包系在衣扣上,取其“荷”之谐音,表示合皇帝之意。这时的荷包就完全失去了它的原有功能,而成为皇帝的主观意志的载体。放小定以后能接到皇帝递来的如意,那这位秀女就是皇后的人选了,而接到荷包的秀女将是皇帝后宫的嫔妃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另外,活计还作为赏赐,承载着皇室笼络宗室和近臣的政治任务。每逢元旦、万寿庆典、冬至三大节日,或者端阳、中秋等节日,皇帝、皇后、太后还用来赏赐近臣和身边的宫女太监,以联络君臣感情。因此,满洲贵族、宗室皇亲对荷包有着特殊的青睐。清代徐珂记载:“岁暮,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,御前王大臣所赐为岁岁平安荷包一,……外廷大臣亦间有赐荷包一者,皆佩于貂裘衿领间,泥首宫门,以谢宠眷。”可见,近臣们视得到赏赐的荷包为一种恩遇,非常重视。再如:乾隆年间,乾隆皇帝还曾令人用小梅花鹿羔皮做成荷包赏赐臣属,为的是警示满洲贵族不忘戎马倥偬的征战历史和立国之根本,并笼络君臣之间的感情,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晚清。在皇帝驾崩时,参加丧事的官员、或护送梓宫去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奉安的近臣,也要赐予遗念衫以及荷包,作为“念想”。《大清见闻录》记载:“嘉庆庚辰重九日辰刻,朝奠后,颁赏诸王大臣遗念,……每人袍一褂一,荷包三,靴一双,……”这时的活计失去了原有的生活实用品功能,变成了礼品或纪念品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清晚期,随着朝廷政治的腐败,宫廷生活追求安逸,舒适,华丽,在服饰上表现得尤为突出。清徐珂记载:“光绪中叶以后,京朝官相尚奢侈,衣服丽都。”反映了清中期以后追求服饰华美舒适的时尚,这种风尚日趋背离了清初统治者把服饰制度作为政治制度的一部分,甚至作为维护政权稳固的措施之一的初衷。服装尚且如此,作为佩饰的活计也就成为纯粹的装饰和炫耀身份的招牌。清徐珂曾记述:“某尚书丰仪绝美,妆饰亦趋时。每出,一腰带必缀以摈榔荷包、镜、扇、四喜平金诸袋,…统计一身所佩,不下二十余种之多。”试想,全身如此琳琅,怎能继承满族曾经的戎马倥偬的征战传统?此说虽是个案,但随着满汉文化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融合,宫廷和都市生活的影响,这种风气的影响就已然愈来愈大。“法都”失去了原有的意义,佩带者也不再是山林草原上骁勇善战的枭雄,而是政治和生活都逐渐背离传统的统治者。作者:殷安妮

      艺术家推荐
      耿宝昌
      罗随祖
      史树青
      马日辉
      涂振取
      陈鸿康
      本刊专访
      ·【杨力舟】妙手丹心绘人生――...
      ·【何炬星】专访何炬星:收藏家...
      ·【何炬星】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...
      ·【陈锡山】陈锡山书法艺术研讨...
      ·【严克勤】严克勤:遇到一位好...
      ·【吕立新】争者白石,议者立新...
      ·【张达星】张达星:看涨八九十...
      ·【程振国】程振国访谈录:砚边心境
      ·【史俊棠】专访宜兴陶瓷协会会...
      期刊资讯
      ·沈阳故宫院藏清代象牙雕刻鉴赏 范梅莉
      ·复制和流水操作 徐建融
      ·瓷都景德镇走访记——毛氏陶艺访谈录之五
      ·亚洲国际艺术及古董展览将在香港举行
      ·举债损国利 证据存海外
      ·《收藏家》杂志相关报道
      ·在世书画家作品的投资
      ·长风拍卖
      ·西汉蟠螭纹铭文镜研究 汉字避讳、隶变刍议
      友情链接
      合作媒体
        中国日报网 环球网 央视网 南方网 经济日报网 人民网 华夏收藏网 新浪新闻
      • 电话: 邮箱: QQ :
      • 地址:
      Processed in 0.382(s)   36 queries
      update:
      memory 8.772(mb)